有了RTA,投放能有什么不一样?
-
主流广告平台都有过百万的广告主,每个广告主都可能有自己的个性化投放需求,例如绝大部分的广告主都会将投放用于获取新用户,然而对新用户的定义就各不相同,有些广告主要求用户ID维度新增,有些是设备维度新增,有些要求不含卸载回流用户,卸载回流的口径也各不相同… -
很多广告主都有自己隐私的核心数据或者能力,平台无法将其融入到广告的转化模型中:例如金融行业广告主并不希望将核心客户数据上传到广告的DMP平台;电商行业广告主在流量精选的时候,除了考虑用户转化激活概率,还希望考虑用户LTV,显然广告主并不希望将自己的成交数据和LTV预估模型都给到广告平台。
- 拉新场景中的用户黑名单过滤
对于APP类型的产品,投放拉新时需要对已经安装过的用户进行过滤。广告平台会提供“未安装该APP”用户标签进行过滤,但这个过滤受限于平台的数据覆盖能力,会有很大误差。广告主则可以通过RTA接口,利用平台自身积累的用户激活数据进行更精准的过滤。另外还可以搭配业务自身灵活的卸载回流定义,虽然用户曾经活跃过,但是如果在一定时间窗内未活跃,仍然可以视为拉新。
- 拉新场景中预估用户深度转化概率进行过滤
如果广告主的数据积累较为丰富,在RTA请求时可以获取该用户的一些历史数据,对其后续的深度转化行为(例如留存率,付费率)甚至LTV进行初步预估,对于不达阈值的流量进行过滤。我们的实验数据表明在未增加成本和减少规模的情况,可以显著提升用户次留(核心取决于自身拥有的数据规模)。
- 拉活场景中的实时动态白名单
另外,需要留意的是广告平台留给RTA的延时空间非常小,通常只有50~100ms(广点通延时要求是60ms),因此需要广告主的RTA服务具有很高性能。如果超时率超过一定阈值,广告平台会自动降低QPS,部分流量就不会请求广告主的RTA服务。
1. 当前广告平台的RTA接口内容还在逐渐开放中,很多能力并不完善,例如部分平台RTA的请求接口中只有用户粒度的信息,并不含有广告位粒度的信息,无法根据广告位来进行筛选。RTA接口目前只能返回YES or NO的答复,还不具备调整出价的能力。
2. 不好进行严格实验:为了验证RTA的效果,只能对某个账户加入RTA能力前后的指标效果进行对比,或者在多个账户间进行对比,导致不好精准量化RTA最终拉新拉活效果。但我们通过多次测试,在CTR,CVR指标上都有很明显提升。
总的说来,广告平台提供的RTA接口,可以有效帮助广告主进行更精准的用户定向和实时流量精选。如果你尝试了,相信一定可以为你带来投放效率提升!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聊技术做增长
原创文章,作者:数字时代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imedigital.cn/32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