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叫看到了未来?
2013年,是我在微软工作的第14个年头。这14年来,我的收入增长速度还是不错的。但是,我还是裸辞了。
完全没有下家,就辞了,甚至都没注册公司。有的人可能选择在外面先悄悄干一段时间,项目拿到手了,再跟老板说要辞职。而我是真裸辞。
我经历了长达半年的间隔年,才创立了润米咨询。
很多人会问,为什么啊?你为什么裸辞?
因为,如果你想要的是10倍的增长,是更大的未来,那你就需要从原有的模式里跳出来。
怎么说?
当你的收入每年都在稳定增长时,你会发现,你很习惯,你很舒适,甚至享受。
渐渐地,每年的稳定增长成了温水。让你很难跳出来。
而且,如果你想要的是10倍的增长,是更大的未来,也值得用一段时间来好好思考、规划。
如果你要的是20%的增长,更努力就好。如果你要的是10倍的增长,那努力可能就不够用了。你必须找到完全不一样的方法。
如何找到这个“完全不一样的方法”?
这需要:勇气和智慧。
什么叫勇气?
因为“完全不一样的方法”是否有效,是不一定的。它是个概率问题。所有概率问题,都是有风险的。
你要有all in的勇气,希望获得这个概率降临的好处,也勇于承担这个“概率”不发生的风险。
什么叫智慧?
智慧是,用你的方法,来扩大好处降临的概率,缩小风险发生的概率。
你用勇气,承担这95%不降临的风险,然后再用智慧,把这5%尽量扩大,扩大到15%,或者更高。
这就是看到了未来。
— 2 —
再说说什么叫受不了当下。
文章开篇的数据里,这70%裸辞的人,可能更常见的未必是看到了未来,而是下面这些场景:
– 实在受不了了,再呆一天都不行了,再见了。
– 去哪?
– 无所谓。
– 想好了吗?
– 不管了,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说。
“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说”,这通常就是因为受不了当下。
举个例子。
打工人A和B,他们俩都想裸辞。
A心想,只要摆脱这个泥潭,就好。于是他果断裸辞。休息一段时间之后,再出来找工作。没想到,又一头扎进了另一个泥潭。
他想,怎么这么倒霉,总是碰上了百年不遇的坏人。再裸辞。再找工作。再扎入泥潭。就这样,他不断地裸辞,陷入了循环。
再来看看B,当下也受不了了。他想,我受不了,也不能让老板好受。怎样才能让老板难受呢?在他离不开我的时候,我摔门而去。
于是,他开始努力工作,越做越好,终于有一天,老板离不开他了。
这时,他发现,老板对他也越来越好了,自己好像也离不开公司了。
你想做A还是想做B?
想成为那个摔门而去,无人重视的人,还是成为化悲愤为动力,不可替代的那个人。
之所以B更从容,是因为B握有选择权。而A选择裸辞,是因为他没有比裸辞更好的选择。
但是,现在的公司是泥潭,你怎么知道,裸辞之后再找的下一个公司,就不是泥潭呢?
总体来说,泥潭的数量是均衡的。
我们需要的不是摆脱坏公司的自由,而是选择好公司的自由。
如何才能拥有选择好公司的自由?
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个人,提高自己的稀缺性。
这样,你才能让自己始终保有选择权。
— 3 —
20%的优秀人才,会因为对工资不满,或者受委屈了,投简历。
70%的优秀人才,正在被开心地重用着,甚至完全不看外部机会。 10%的优秀人才,他们是各公司最顶尖的资产,被各种金手铐锁住,需要钻石切割才能挖走。
原创文章,作者:数字时代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imedigital.cn/92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