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推广

之前在电商圈爆火的CID,现在是凉了吗?其实是你还没进入他们的圈子!

今年618之前,CID技术在圈子里火起来了,成为电商行业里炙手可热的引流技术,十个有九个人都在谈论,我看很多媒体也写了各种解读文章,但基本上都是从网上扒拉下的一些基础的东西,很多东西也是胡说八道。

以下我分享的每一句话,如果和你了解的不一样,请以我为准。
这篇文章是真正的行业内幕干货,所以我不确定宁阿姨什么时候会扛不住压力,把稿子删了,所以建议大家提前复制保留。

618之后,CID的热度就下去了,加上阿里内部对这个技术有封杀的行动,淘宝clickID链接也不稳定,很多人就担心CID现在是凉了吗?

但其实,恰恰相反。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很多圈子里的人还是在用这种技术闷声发大财。

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除三里屯信息流之外看不到的行业真实现状。

01

首先,跟大家说一组最新的大盘数据。

目前某头部媒体的CID大盘流水已经到了3000万左右,但是大部分仍然是二电和白牌,后面如果更多品牌客户加入,那在现有基础上翻倍是可能的。

快手300万左右,最近一个月增长非常明显,尤其是在支持淘宝一跳的技术后,CID收入增长非常显著。

从整体来看,这个数据是不断上升的,其中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。

大部分头部的品牌客户现在还是在观望状态,一方面是担心使用CID会有数据合规性的问题,另一方面也希望找到更稳定的链路。

02

在看到CID带来的甜头后,目前很多媒体也愿意下场试水。对于媒体而言,这是一个新的广告增量市场。

字节和快手动作最快,百度、微博以及广点通都还在摸索阶段。

字节和快手之所以愿意尝试这种方式,还是因为CID的目标转化人群,与现有电商业务,如抖音小店和金牛小店,不是同一拨人,对现有电商业务影响比较有限,交易的落脚点主要在淘宝、京东和拼多多。

相比抖音小店或者快手小店的站内电商,很大比例用户还是没有养成在抖快购买的习惯。

举个例子,快手电商的规模在3000万左右,但是快手的用户体量是3个亿,大比例的短视频用户还是没有转化为电商用户。

此外淘宝还有很多活动促销的玩法,而抖快相对这一块儿的玩法较少,所以一些客户跳转到淘宝京东这些电商平台,转化率会比抖音小店的站内电商转化率更高。

但由于clickID的出现,让阿里ud部门的广告数据直线下降,所以封了不少淘客端口,做出了种种限制。

反而是快手和拼多多开始了联手,比如快手针对由快手跳转到拼多多的方式给予了很多的扶持政策,而拼多多也在积极推动商户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更多的流量

之前很多拼多多商家的退货率超过40%,被坑的很惨,而现在,一些技术服务商可以通过技术剔除0元购这部分流量,退货率马上恢复正常。所以那些告诉你拼多多不行的人,不是傻,就是坏。

由于百度的用户大多是男性,所以与京东的用户匹配度更高,但是在这一块儿也属于刚试水阶段,目前没什么大的水花。

03

现阶段的客户大部分都是日化,家清这类低客单价的产品,比如凯潇百货和mdb这类大的玩家。当用户看到这部分产品,通过短视频的诱导,非常容易转化。这些用户99%是在20分钟内就完成了支付,决策周期极短。

那些担心技术服务稳定性的大品牌商户,现在也开始尝试考虑投放。

 

有媒体预测大健康类客户会是投流主力军,结果倒是一些卖成人用品的客户投放下来,比预期好很多。当然,大健康在CID中占比也比较高。

行业里也在调侃:原来指着富人买点儿药,后来发现都是年轻人在买套。

04

目前,头部媒体都在尝试PA,但是随着阿里等电商将个人信息进一步的弱化,其中包括把手机号码的所有信息全部替换为虚拟号,这样就没有办法和抖快的个人信息做匹配。这样下去,PA有可能往下走会越来越艰难。

另外,各家数据服务商的淘宝跳转技术方式有比较大的差异,个别渠道非常稳定,但是只对接高潜力客户,且已经逐步显现出来了头部效应,传统使用淘宝联盟的技术服务商占比逐渐缩小。总之,和2个月之前相比,众多服务商百家争鸣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。

“矩阵极因”是少数幸存下来的专门做CID的第三方技术商,我和他们的老板是多年的好友,我很了解他们的技术实力,如果您目前也在寻求稳定的CID服务商,可以联系启靓,让他帮忙对接拉群,提老胡,有优惠呦~

原创文章,作者:数字时代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imedigital.cn/30697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金牛 千川 视频号开户

联系我们 数字时代 服务项目

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:yifan@timedigital.cn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